港股配资开户网_港股杠杆配资_港股实盘杠杆配资
港股配资开户网_港股杠杆配资_港股实盘杠杆配资

热线电话:

正规股票配资软件 何小鹏一夜获24亿薪酬奖励,但需公司市值翻8倍

发布日期:2025-03-25 21:10    点击次数:64

正规股票配资软件 何小鹏一夜获24亿薪酬奖励,但需公司市值翻8倍

小鹏汽车一口气拿出 24 亿正规股票配资软件,奖励 CEO 何小鹏。

不过,这钱不是一次到账——需要十年时间兑现。

也不是无条件到手——要过三道门槛,达不到就是废纸一张。

最高门槛就是在十年内,股价连续 30 个交易日超过750 港元(约 698 元),达到 1.4 万亿市值——等于小米现在的市值。

提醒一下,今天小鹏的股价大概是90 港元(约 84 亿元)。

十年市值要翻8 倍多,小鹏就差开口喊话投资人:"我们现在股价被严重低估,十年内就要翻盘了"。

何小鹏被授 2851 万股股权

刚披露完财报,小鹏汽车就搞了一个巨额激励薪酬方案:

向董事长兼 CEO何小鹏,授予2851 万股限制性股份,所授股份单位的购买价格为零。

但想拿到这些股权,前提需要何小鹏带领公司完成硬性条件,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归属,每个阶段对应一个股价目标,分别是250 港元、500 港元、750 港元。

只有在连续 30 个交易日,收盘价的算术平均值冲上股价目标,何小鹏才能拿到该阶段对应的 1/3 之一股份(950 万股),并且时间限定在十年内完成,期间需一直在公司任职,否则计划作废。

按照公告当日89.55 元的收盘价计算,这些股份当前市值高达25.53 亿港元(约 23.77 亿元)。

这笔激励的规模之大,足见小鹏汽车对这位董事长、CEO 的信任和期待。

然而对何小鹏而言,既是激励,压力也更重,因为这其实是小鹏汽车对未来十年,公司技术路线和市场竞争力的一场豪赌。

拿最高的股价目标来说,750 港元几乎是当前股价的8 倍多,以目前的股本计算,公司市值将达1.4 万亿港元(约 1.3 万亿元)——和现在小米的市值差不多。

说白了,这相当于把老板和公司利益长期绑定,同时难度狠狠拉高,有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架势。

不过从市场表现来看,投资人似乎乐见其成:

公告发布第二天,开盘价为 92.35 港元,把股价抬升了 3%。

毕竟,小鹏刚刚亮出了 2024 年财报:全年营收 408.7 亿,毛利率涨到 14.4%,今年第四季度就能盈利;再加上有 MONA M03 和 P7+ 两大爆款车型,今年已连续两个月拿下新势力销冠 …

或许小鹏这个"饼",还真有自己的底气。

而且在小鹏之前,已经有 CEO 带公司腾飞,成功解锁奖励的先例了。

车圈早有"激励老板"奖

用股权 / 期权"绑定" CEO 的做法,车圈并不少见。

早在 2018 年,特斯拉就给马斯克搞了一个更"变态"的 10 年期权激励:

马斯克在特斯拉不拿薪水,只拿期权,分12 批解锁奖励。

以1000 亿美元(约 7236 亿元)为起点,每批要求特斯拉市值涨 500 亿美元,最终市值要达到 6500 亿美元,同时营收和利润都要达标。

如果马斯克能够实现全部目标,就能获得特斯拉12%的股份,在当时价值高达558 亿美元(约 4038 亿元),堪称美国史上最贵的薪酬方案。

这个方案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强力反对,可能人们不相信马斯克能全部满足各种条件。

毕竟,这个难度在当时看来非同小可,彼时特斯拉的市值还不到 600 亿美元,2017 年全年收入 118 亿美元,还亏损了 22.4 亿美元(按当时汇率计算:营收 766 亿元,亏损 145 亿元)。

不过,一贯喜欢刺激的马斯克,还真把这事做成了。

硬靠着 Model 3 量产,上海工厂落地解决产能,以及全球电车销冠 Model Y 的加持,特斯拉市值一度突破万亿美元,成就了特斯拉在电动汽车史上的神话。

马斯克的 12 批期权由此全部解锁,不过这笔钱由于和股东的多年拉锯,几经周折拿不到手里。

去年年初,方案被法院判决无效,不过 6 月股东大会又表决通过了,希望能让马斯克继续全身心投入公司运营,只是由于之前的裁决,需要获得法院撤销令才能继续执行,这当时给马斯克乐的:

然而,又是一个转折,去年 12 月,法院再次判决方案无效。马斯克愤然上诉,现在还没个结果,这就是后话了。

另外,在小鹏之前,国内还有一家新势力——理想,也有这种玩法,而且更加简单粗暴,不考核市值和利润,只以销量论英雄。

2021 年,理想授予 CEO 李想 1.09 亿股 B 类普通股的选择权,行权价为每股 14.63 美元,或每股 ADS 29.26 美元,同时给李想定下6 个销量目标,从 50 万到 300 万辆分阶段解锁。

当时的理想是什么销量水平呢?

以 2020 年销量来看,当时仅理想 ONE 一款车,交付 1 年多,年销已达 3.26 万台,介于蔚来和小鹏的销量中间。

从 2023 年,理想汽车开始异军突起,站上新势力销冠宝座。

去年,理想年销刚好突破 50 万台,销量 5 年翻了近 14 倍,帮李想解锁了第一档6 亿元的股权激励。

理想 2024 年报里还列出了这一项,算在了 122 亿元的销售及管理费用里。

从现在的成绩来看,这种激励 CEO 带飞公司的机制,也许真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一套玩法也在车圈逐渐推广开,从高管到员工,大有全员都能喝汤的趋势。

不往远说,去年 12 月,理想向 195 名研发骨干授予 394.7 万股受限制股份单位,总价值 2.91 亿港元。

就比如在小鹏给 CEO 发股权的同天,理想还宣布增发2000 万股,价值超 20 亿港元(约 18.9 亿元)

小米也在同天披露最新的股权激励计划,给集团3877 名员工和供应商,发了 8344 万股 B 类普通股,其中有177 万股都是给供应商的,并且这批股权行权价为零对价。

这场"股权军备竞赛"当前,愈发凸显车企对留住人才的迫切又长期的需求。

而这种现象背后的逻辑也很现实:

电车价格战打得激烈,利润毛利率呈现掉血趋势,没办法全靠现金发放,更多去靠股权留人。

同时,车企们通过股权长期绑定人才,是在为打持久战、冲长期高目标蓄力,抢顶尖团队死磕技术。

毕竟现在自动驾驶、三电系统这样的核心战场,少了股权就是少一分抢人的筹码,更别说跟特斯拉、比亚迪硬刚了。

股权不仅是激励,也是对潜在人才的召唤——

识时务者为俊杰正规股票配资软件,对的时候上对的车,回报才最大。